hero home hero home
中元 关于 中元101 中元小故事 在线探索
red chairs

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,便是一年一度的中元节,民间俗称“鬼节”。华人认为整个农历七月都是“鬼月”,农历七月即公历八月左右。

在这期间,华人会拜祭祖先,也会为从地府放出来的孤魂野鬼提供祭品。

中元节是本土华族文化重要的一部分,其意义对于新加坡的道教和佛教信仰徒之间有所不同。道教着重于为那些从阴间放出来的无主孤魂做普渡,佛教则强调孝道。

让我们进一步了解这传统华人节日吧!

资料来源:

  1. Singapore Infopedia – Zhong Yuan Jie (Hungry Ghost Festival)
  2. 新加坡宗乡会馆联合总会,《华人礼俗节日手册》,“清明节”,第45页;“中元节”,第63页。
bg observed top

 如何过节?

尽管新加坡的道教徒和佛教徒对节日的观念和习俗稍有不同,但新加坡华人的过节方式主要有几个。

让我们来看看本地过中元节的方式有哪些吧!

bg observed bottom
offering offering

华人一般在整个农历七月为祖先和孤魂野鬼进行祭祀普渡,也会供奉食物、烧香、焚烧金银纸和纸扎房屋、汽车和衣服等。

华族社团通常会焚烧大量金银纸,其中一个纸扎品则是大士爷(也被称为“大士鬼王”)的大型纸像。大士爷也被认为是观音的化身,所以纸像的额头上也可能会看见小小的观音像。

shelf bg offering bottom
ships

中元节期间,你或许曾看过邻里内的庆典活动,如晚宴、拍卖会和歌台表演。

邻里周边的商家都会捐出一笔钱,用于大规模普渡。祭品一般包括米、油、罐头、水果和甘蔗,普渡后会分发给参与者。

除此之外,喊标的热闹气氛或许是大多数新加坡人熟悉的场景。这些标会通常是中元筹委会为来年的庆典筹集资金。投标者认为他们的善举会为自己带来好运。

继续阅读了解更多!

ceremonies ceremonies

图片来源: Seedly Blog

bg ceremonies bottom
eating table

图片来源: Siglap IRCC

中元节期间,晚宴(又称“吃桌”)和标会通常同时进行。俗话说,“民以食为天”。本土华族文化受到了“吃桌”文化的深刻影响。这些宴会一般用于庆祝重要节日,同时反映了本地华人的好客精神。自国家独立以来,人民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,便会在重要节日时如婚礼、葬礼和中元节举办大型“吃桌”。中元节的拍卖会也是其中一项“吃桌”的活动,为下一年的庆典费用筹集资金。

想了解更多关于“吃桌”的有趣知识?由一群年轻人策划并曾于去年的“锐•MIX”青年节展出的《吃桌》特展,这次延续上次的主题,增加新的内容和视角,深入浅出地讲述本地“吃桌”如此丰富的原因。点击这里了解更多关于展览的信息!

bg jiak tok bottom
getai getai

图片来源: MDPI

图片来源: Today Online

getai

据载,本地歌台的出现可追溯至1942年。1953年,新加坡经济开始起步。在当时缺乏网络娱乐的年代,歌台便成为了本地华人重要的娱乐方式。与现在搭建的歌台不同的是,当时的歌台是设在快乐世界、新世界与大世界这三个游艺场内。表演一般由方言举行,汇集了歌舞、杂技甚至话剧于一体,表演也均是当时香港、台湾的流行歌曲,成为了华人文化潮流的风向标。

到了1960至1970年代,歌台逐渐与中元节相联系,成为节庆庆典的主要活动。娱乐性十足的歌台表演渐渐地取代了旧时以潮州戏、福建戏和布袋戏为主的中元节酬神戏曲。到了1980年代,歌台几乎完全替代戏曲表演成为七月中元节庆最重要的娱乐活动,曲目均是本地方言歌曲,诙谐幽默的主持风格也反映了新加坡本地草根民情。然而到了1990年代末,这项以方言为表演方式的文化活动开始没落。庆幸的是,新加坡导演陈子谦在2000年代初期拍摄了两部以歌台为主题的电影《881》和《12 莲花》。前者取得了巨大的成功,将本地的歌台文化重新带回本地人,包括年轻人的视野中。

查看新加坡独特的中元节庆祝方式!

back to top
This site is registered on wpml.org as a development site. Switch to a production site key to remove this banner.